
孩子厭學、拒學,真正的禍根是這兩點,家長千萬要注意
更新于 2025-07-10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孩子的學習成績,可以說是家長的一塊心病。
放暑假前,班主任就叮囑我,兒子成績下滑嚴重,還有點厭學,讓我趁暑假好好管管。
一開始我還有點不信,兒子一直以來都是我的驕傲:成績穩(wěn)定在中上游,寫作業(yè)認真自律……
怎么可能厭學呢?
可一個暑假快過完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兒子真的變了,變得“厭學”了。
心思全在“玩”上,每天不是Timi,就是飛車;
寫作業(yè)就嚷嚷不想寫,不要上學了,一下筆這個不會,那個不知道;
每次寫作業(yè),耗時耗力,卻錯漏百出……
看著兒子,我一肚子火:“寫不完作業(yè)不許吃飯、不許玩手機!”
見我發(fā)火,兒子更加囂張:“不吃就不吃?。∧愫笆裁?!我就是不想寫”
我實在想不通,兒子怎么突然就厭學了?
難道是貪玩,天天打游戲,腦子變笨了?
01.孩子不好好學習,并不是腦子笨
很多家長和我一樣,把孩子厭學的原因,歸結于貪玩、腦子笨。
在我了解一些專業(yè)課程后發(fā)現(xiàn),事實并非如此——
孩子厭學,極有可能是【專注力差+內驅力弱】共同導致的結果。
1、專注力差,可能存在以下原因:
睡眠不夠,注意力分散
有段時間,爸爸經常帶兒子熬夜看球。
半夜十一點多,爺倆擊掌歡呼,兒子還不斷吶喊“好球”!
看兒子高興,我不忍打斷,由著兒子放縱了一段時間。
結果第二天,兒子賴床不起,整個人很沒精神。
有時候我喊他幫忙,兒子好像沒聽到。
寫作業(yè)時也注意力渙散,頻繁走神。
在家尚且這樣,上課走神可想而知。
腦科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當人集中注意力時,大腦就會產生上腦波活動。
如果經常熬夜,腦波活動就會減少,孩子的反應能力和敏銳度都會下降。
畏難情緒,上課聽不懂
對知識一知半解,也是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原因。
為了學好英語,我給兒子請家教,想了不少辦法。
可他還是不開竅:“媽媽,我真的聽不懂,怎么辦呢?”
看兒子快急哭了,我很心疼。
對英語的畏難情緒,也是孩子無法集中精力的原因。
如果孩子覺得,某個科目學起來困難,就會產生抵觸心理。
在這種對抗心理下,越需要集中注意力,越會開小差“擺爛”。
2、內驅力弱,可能存在的原因:
成績下滑,缺乏學習興趣
記得兒子剛剛讀小學時,經??及嗬锏那拔?。
不用我催,學習勁頭就很足,放學就拉著我和老公背詩詞,看題。
后來轉學,換了新環(huán)境,加上課程變難,兒子直接掉到20多名。
學習的內驅力,很大一部分受到反饋的影響。
這種反饋來自于成績,也來自于家長。
嘮叨緊盯,孩子心理緊張
家長過度緊盯嘮叨,一旦超限,其實是對孩子的干擾。
另一方面,孩子10歲之后,逆反心理增強。
這時,家長就要學會適當“閉嘴”。
1、保障健康的身心和作息
以前的孩子,放學回家跳皮筋、捉迷藏。
即便玩完再寫作業(yè),也是能量滿滿!
如今的孩子,把白天黑夜貢獻給手機,玩也玩不爽,學也學不精。
其實,這背后的理論就是,運動的大腦比不運動的大腦更聰明。
諸多研究表明,越運動,神經元鏈接得越多,大腦越聰慧,學習能力就越強。
所以,想讓孩子學習更高效,家長一定要保障孩子的運動時間。
打籃球、踢足球、跑步、游泳,結合孩子的興趣量力而行。
2、訓練孩子的聽覺和視覺
專注力差,上課走神分心,主要和視覺、聽覺相關。
簡單的聽覺訓練-數(shù)字解碼,視覺訓練-看圖找不同,都對提升專注力有很好的效果。
內驅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。
家長應該循序漸進,從改變態(tài)度開始:
1、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優(yōu)勢
目的是讓孩子相信“我有能力”,從而在學習上變得自主、自信。
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優(yōu)勢不一定在學習上。
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入手,哪怕是打游戲,也能挖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專注力。
找到優(yōu)勢,并給予鼓勵,孩子才有可能發(fā)揮長處,把優(yōu)勢發(fā)揮到學習上。
2、找到學習的目標
樹立目標,目的是讓孩子相信“我能做好”,在學習上變得自覺。
不過,樹立目標不等于規(guī)定任務,而是遵循3個原則:
可衡量(半小時背完15個單詞)
可實現(xiàn)(8點之前寫完作業(yè))
可完成(兩周讀完一本書)
目標確定后,就需要列出具體的執(zhí)行計劃,拆解每天的任務,并設置一定的獎懲措施。
注意,獎懲措施要在孩子接受的范圍內,不能打擊積極性。
3、 給予信任和支持
孩子厭學,很多家長恨不得去替孩子學。
但,學習終究是孩子的事!
我們要做的,是用科學的方法,幫孩子提升專注力和內驅力,
讓孩子愿意學,能學會!